世界地理(六十八)奥地利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结构
奥地利的历史沿革深刻嵌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迁,从古代部落聚居地到中世纪王朝核心,再到现代中立国家,其发展轨迹折射出中欧权力格局的迭代。以下按时间脉络梳理其关键阶段:
奥地利的历史沿革深刻嵌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迁,从古代部落聚居地到中世纪王朝核心,再到现代中立国家,其发展轨迹折射出中欧权力格局的迭代。以下按时间脉络梳理其关键阶段:
斯洛伐克所在区域早期为凯尔特人、日耳曼人(如马可曼尼人)活动范围。公元5-6世纪,西斯拉夫人迁徙至此,形成斯洛伐克人的先祖——他们以农业为生,逐渐形成部落联盟,是西斯拉夫人重要分支之一。此时该区域尚未形成统一政权,多受周边势力(如阿瓦尔汗国)影响。
1353年,法昂王在吴哥王朝支持下统一老挝,建立澜沧王国(意为“百万大象”),定都琅勃拉邦。极盛时期疆域覆盖今老挝大部及泰国、越南部分地区,成为东南亚重要强国。1560年,塞塔提腊王为避缅甸侵扰迁都万象,推动佛教传播并确立其国教地位。
波兰人的祖先为西斯拉夫人中的莱赫部落。公元9世纪,部落联盟逐渐形成,梅什科一世(约927-992年)成为首位统一波兰大部的统治者。966年,他接受基督教(天主教),通过宗教与西欧联结,奠定波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基础。
白俄罗斯的历史沿革与东斯拉夫人的分化、周边大国的博弈紧密相关,其领土长期处于立陶宛、波兰、俄罗斯等势力的影响下,直至20世纪末才确立独立主权国家地位。以下是其关键发展阶段:
考古证据显示,不丹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人类使用石器工具。7世纪,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在不丹中部和帕罗宗建造寺院,开启佛教传播的先河。8世纪,莲花生大师(Padmasambhava)的传教活动进一步奠定了藏传佛教的根基,不丹成为吐蕃属部。9世纪吐蕃政权崩溃后,不丹
地理与民族基础:蒙古高原位于亚洲内陆,气候干旱、地形开阔,孕育了以游牧为核心的生产方式。自旧石器时代起,蒙古高原就有人类活动,先后崛起的匈奴、鲜卑、柔然、突厥、回鹘等游牧民族在此建立政权,形成“行国”体制。
地理范围:以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为核心,形成多元文化聚落(如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、下游的大汶口文化,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、良渚文化)。
5月31日,CCTV世界地理频道“自然之旅” 六一儿童节特别观影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成功举办。本次观影会主办方央视风云传播有限公司,依托年度重点引进的BBC纪录片《与恐龙同行》中国首播之机,精心策划了本次线下播出活动,通过"影院观影+专家科普+亲子互动"的创新模